温度冲击试验研究(2)

产品在极限温度中的贮存时间参加表2 。
表2 产品重量与其温度浸入时间的关系
产品重量(kg)
浸入时间(保温时间min)
<0.34
20
0.34-0.68
30
0.68-0.91
40
0.91-1.36
50
1.36-4.53
75
>4.53
待定义
结构比较简单的元器件和含元器件、零部件较少的整机,一般选择5次循环就可以了。结构比较复杂,所用元器件、零部件较多的整机选择10次循环就可以将绝大部分故障原因暴露出来。为了设备、整机和仪器可靠性更高,有时也可能选择20到30次循环。
图4 不同设备循环的选择
图5 不同设备循环的选择
2、冷热冲击试验
2.1 来源
各类标准中的冷热冲击试验均来源于iec 60068-2-14 试验方法n:温度变化中的na 。在特定时间内快速温度变化试验。
2.2 定义
在特定时间内进行快速温度变化,转换时间一般设定为手动2~3 分钟,自动少于30 秒,小试件则少于10 秒。常用术语中的温度冲击试验也属于冷热冲击试验。
2.3 目的及应用范围
这是一个加速试验,模拟车辆中大量的慢温度循环。对应实际车辆温度循环,用较快的温度变化率及更宽的温度变化范围,加速是可行的。失效模式为因老化和不同的温度膨胀系数导致的材料裂化或密封失效。本试验将导致机械缺陷(裂缝),不要求带电工作。
2.4 试验方法及参数
2.4.1 冷热冲击试验(气体):
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为手动转换,将产品在高温箱和低温箱之间进行转换;另一种为冲击试验箱,通过开关冷热室的循环风门或其它类似手段实现温度转换。其中温度上限、温度下限为产品的存储极限温度值。具体方法参见图6 。
图6 温度冲击曲线
2.4.1 冷热冲击试验(液体):
此试验来源于iec 60068-2-14 试验方法n:温度变化中的nc 。实现方式为吊篮式,将产品放置在吊篮中按照要求浸入不同的温度液体中。则适用于玻璃-金属密封及類似产品,因此电器产品中不予考核该项目。
2.5 差异及应用分析
以上两项试验项目中,*使用iec 60068-2-14 ,na进行试验。此试验项目属于加速考核产品的试验,iec 60068-2-14 ,na以及iso 16750-4 5.3.2 冷热冲击试验中*的循环数为5,实际应用中过少,*使用表3参数。
在此阐明一下iec 60068-2-14、iso 16750-4 、mil-std-810f及gjb150 中对于冷热冲击的要求循环数都为5个循环以内,其原因是该三类标准对此试验的定义为:确定装备能否经受其周围大气温度的急剧变化,而不产生物理损坏或性能下降。模拟的情况为:产品的航空运输、航空下投以及其它产品从不同温度区域转移的情况。故如为考核此类情况,其试验执行为样品存储类试验,试验中产品不工作,产品的温度冲击次数以产品实际会使用到的次数为准,此类试验项目属于产品可靠性的一种。
由上分析可知,对于我们汽车类产品,执行此标准时,因为我们考核的模拟情况不一样,故参数需要进行变动,主要变动参数为:循环数增加(因应用到汽车电器产品中为加速老化试验,故其循环数一般超过100)。
2.6 重要参数解析
此试验有几个重要参数需要考虑:循环数、温度转换时间、温度保持时间、温度极限值(因此项试验为存储类试验,故其极限值为存储极限温度值)。参考参数设置如表3所示,具体的循环数来源为加速模型计算出来的一个经验数值,暂不在此文详述。
表3 冷热冲击试验参数*表
循环数
500(发动机舱)、100(其它部位)
低环境温度
tmin(产品低温存储极限温度)
高环境温度
tmax(产品高温存储极限温度)
转换时间
≤30s
产品的温度稳定时间(存储时间)
见表2
抽样数量
5
工作状态
不工作
3、温度梯度试验
3.1 来源
各类标准中的温度梯度试验均来源于iso 16750—4 中5.2 温度梯度试验。
3.2 定义
依照一定的速率改变温度,一般取5℃/min,在温度稳定时进行功能检测。常用术语中的分级温度试验也属于温度梯度试验。
3.3 目的及应用范围
用于检查机械和电气装置在工作温度小的局部范围可能出现的故障。
3.4 试验方法及参数
将产品安放在温度箱中,以5℃/min温度梯度从20 ℃降到 tmin(低温极限工作温度),然后以5℃/min温度梯度从tmin升到 trnax (高温极限工作温度),每步都要等到产品达到新的温度。每当产品到达新的温度,按产品的大工作电压及小工作电压对产品的工作模式进行功能试验。在调温过程中将产品关闭。在tmin 和tmax 间的每个温度点,产品应保持正常功能,即功能状态应符合试验中及试验后都正常工作。循环数一般设置为5个,此为产品性能考核项目。具体执行方法参加图7 。
t 时间,min。
t 温度,℃。
图7 温度梯度曲线
3.5 差异及应用分析
此项试验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温度变化进行替代,温度变化与其的区别很小:高温工作极限温度、低温工作极限温度、试验中产品带电工作、温度变化速率等重要参数都相近,区别为温度变化试验中有高温余热存储温度极限考核,而温度梯度试验仅为工作极限温度考核,故温度变化试验实际已经包括了温度梯度的效果,建议取消此类试验项目的测试。
3.6 重要参数解析
此试验有几个重要参数需要考虑:极限温度(因此项试验为工作类试验,故其极限值为产品工作极限温度值)、温度变化速率、循环数。
4、设备要求
4.1 风速要求
各类温度变化类试验标准中都对温度变化试验箱内的风速有要求,均要求小于等于2m/s。这一要求是要确保受试产品在试验中不会因受到过高的气流作用,产生与实际使用中差异过大的热传导。试验箱内有一定风速有利于箱内温度快速均匀,而风速过大则会导致受试产品受风面热交换大于背面而在产品内部产生不符合实际的热传导现象。
4.2 湿度要求
mil-std-810f中对湿度未作要求,这是基于使用一般材料制成的产品,进行温度冲击试验时湿度对其影响不显著的认识。810f中特别指出,进行多孔渗水材料(如纤维材料)试验时,因湿气易渗入产品,在低温下结冰后膨胀会导致材料损坏,建议试验时考虑控制控制试验箱的湿度。一般要求箱内湿度小于或等于20 g/m。
4.3 对试验箱空气温度恢复时间的要求
gjb150.5(同mil-std-810 c/d)和gb2423.22(同iec 60068-2-14)对这一要求规定相同,均是小于等于试验时间(指产品达到温度稳定的时间)的10%,而810f则明确小于等于5 min。提出这一要求的目的在于要求试验箱有较大的热沉以确保受试产品真正经受温度突然冲击的环境。
4.4 对箱壁温度与试验温度的差值要求
各类标准中还规定了箱壁温度与试验温度的差值要求,这是为了避免因二者之间温差太大而造成过大的辐射加热效应,从而使受试产品产生温度不均匀。一般规定:≤3%(高温)、≤8%(低温)。
由以上分析可知各温度变化类试验项目的区别及来源,以及对试验设备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大家使用温度变化试验项目(iso 16750-4 5.3.1 温度变化试验)和冷热冲击试验(iso 16750-4 5.3.2 冷热冲击试验,试验循环数*使用见表3 )。
产品重量(kg)
浸入时间(保温时间min)
<0.34
20
0.34-0.68
30
0.68-0.91
40
0.91-1.36
50
1.36-4.53
75
>4.53
待定义
高低温冲击试验箱技术规格:
型号(cm)
set-a
set-b
set-c
set-d
set-g
内部尺寸
40×35×35
50×50×40
60×50×50
70×60×60
80×70×60
外部尺寸
140×165×165
150×190×175
160×190×185
170×240×195
180×260×200
结构
三箱式(预冷箱)(预热箱)(测试箱)
气门装置
强制的空气装置气门
内箱材质
sus#304不锈钢
外箱材质
冷轧钢板静电喷塑
冷冻系统
机械压缩二元式 复叠制冷方式
转换时间
<10sec
温度恢复时间
<5min
温度均匀度
≤2℃
温度偏差
±2℃
温度波动度
≤±0.5℃
冷却方式
水冷
驻留时间
30 min
温度范围
预热温度
+60~200℃(40min)
高温冲击
+60~150℃
预冷温度
+20℃~-80℃(70min)
低温冲击
-10℃~-40℃/-55℃/-65℃
传感器
jis rtd pt100ω × 3 (白金传感器)
控制器
液晶显示触摸屏plc控制器
控制方式
靠积分饱和pid,模糊算法 平衡式调温p.i.d + p.w.m + s.s.r
标准配置
附照明玻璃窗口1套、试品架2个、测试引线孔1个
安全保护
漏电、短路、超温、缺水、电机过热、压缩机超压、超载、过电流保护
电源电压
ac380v50hz三相四线+接地线

积成电子上半年净利210.59万 同比扭亏为盈
D341F46衬氟法兰蝶阀的使用细节有什么呢?
CELSA电流互感器IAP 简介
高剪切均质机与高压均质机的区别
变压器油分析的目的及其意义
温度冲击试验研究(2)
催化燃烧设备中催化燃烧流程
婴儿电子体重秤的原理跟普遍的体重秤原理大致都相同
电导率仪使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MVR蒸发器结构紧凑的创新性设计新标准
全封闭塑料拖链制作原理及产品性能解析
alpha正负压变送器
恒温培养箱的原理与分类
全自动洗脱机清洗毛绒玩具的神秘清洁方法
Q641F不锈钢气动球阀的特点与执行器配置规范
YZS-8A型全自动氧指数测定仪两大突出优势
1NM/2NM/5NM/10NM可换头预制式扭力扳手
ZGF-120KV/2mA高频直流高压发生器技术参数
全自动布氏硬度计的详细使用方法分享
食品行业如何选择水分仪、水分测量仪、快速水分测定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