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的发展历史

液相色谱仪是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其发展历史也相当悠久。
二十世纪初期,植物学家茨维特在1906年发表的关于色谱的论文中写到:将一植物色素的石油醚溶液从一根主要装有碳酸钙吸附剂的玻璃管上端加入,沿管滤下,然后用纯石油醚淋洗,结果按照不同色素的吸附顺序在管内观察到它们相应的色带,他把这些色带称之为“色谱图”。遗憾的是,在随后的二十年内这一新的分析技术都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注意和重视。
直到1931年,库恩报道了他们关于胡萝卜素的分离方法时,色谱法才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注意。
1941年,马丁和新格用一根装满硅胶微粒的色谱柱,成功地完成了乙酰化氨基酸混合物的分离,建立了液液分配色谱方法,他们也因此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
1944年,康斯坦因和马丁建立了纸色谱法。1949年,马丁建立了色谱保留值与热力学常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式,奠定了物化色谱的基础。
1952年,马丁和新格创立了气液色谱法,成功地分离了脂肪酸和脂肪胺系列,并对此法的理论与实验做了精辟的论述,建立了塔板理论。1956年,斯达建立了薄层色谱法。同年,范·底姆特提出了色谱理论方程;后来吉丁斯对此方程作了进一步改进,并提出了折合参数的概念。这一系列色谱技术和理论的发展都为hplc的问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60年代早期,由于气相色谱对高沸点有机物分析的局限性,为了分离蛋白质、核酸等不易气化的大分子物质,分析化学家们把目光转向了液相色谱。
在仪器发展方面,hplc的第一个雏形是由斯坦因和莫尔于1958年发展起来的氨基酸分析仪,这种仪器能够进行自动分离和蛋白质水解产物的分析。在六十年代早期的相关进展是莫尔发展起来的凝胶渗透色谱。不久以后,沃特世有限公司制造了商业gpc仪,这种仪器经过微小的改进之后可用于hplc分离。
1968~1971年间,第一台普遍适用的hplc商用系统被推出。这种新的色谱仪是由科克兰、哈伯、荷瓦斯、莆黑斯和里普斯克等人研制发明的。从此,开启了高效液相色谱的时代,也称之为现代液相色谱。

软密封闸阀的特点与类别
通过多方面让氧分析仪有更多了解
供应锰酸锂快速水份测试仪技术参数
集中隔离点污水处理设备
如何鉴别真假1300R005ON型德国HYDAC滤芯
液相色谱的发展历史
AMCI传感器GN3A1-02C-10不让你为难
介绍单极组合式滑触线、组成配件的作用
600M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组成部分你都了解么?
螺旋输送机需要满足哪些运用环境?
花椒芽酱灌装成套生产线及成套设备
株洲DW-A1-CD03无机防火堵料直销厂家
做好非标定制仪器需要注意哪些设计方面呢
界面张力对油品的重要性
D6100N瑞士belimo博力谋蝶阀安装维护
总磷总氮测试仪产品介绍
NWC-1防磨保护盖
砂磨机操作使用的七个要点
钢烟囱新建刷航标施工工艺
聚氨酯直埋保温钢管使用寿命